叶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
战疫情,保春耕。为确保疫期能提供足量优质叶菜,应做好越冬茬叶菜和春播叶菜的田间管理,关键是要做好田间的温湿度控制、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。针对不同的种植模式管理方法也不一样。
温湿度管理:
1.温室大棚
温湿度管理:棚顶棉被、毛毡等可适时揭除,做好保温防寒通风降湿工作。棚内建议悬挂温度计,白天温度高时要开棚通风降温(尽可能不要让通风口冷凝水滴到植株上),延长通风时间,有效降低棚内湿度,减少田间病害发生;夜间要关棚保温,关注天气预报,遭遇冷空气低温还是要及时使用棉被等保温。温度控制应保持白天温度不得超过30度,夜间温度10度以上;湿度控制应保持棚内无积水、植株上无明显水珠为好。
2.简易大棚
前期温度较低,平均温度10度左右时,大棚应以保温防冻为主,如遇冷空气还应结合地膜、棚内设小棚的方法保温;后期温度回升,平均温度达到20度左右时,应在晴天中午打开“裙边”做好除湿降温。
育苗或移栽叶菜温度不易过高,导致水分供应不足造成“烧苗”,特别是夜间温度也不易过高,导致菜苗徒长,苗弱,并要做好移栽前的炼苗。特别注意的是进行移栽定植的蔬菜,要根据温度、苗势、设施条件等确定定植时间,定植应选在晴好的天气,苗壮,设施好(大中小棚等)可早定植,苗弱设施差的晚定植。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,要拉好压膜线,及时封严、封实大棚薄膜,关好大棚门,以防被大风吹掀、损坏。
3.露天栽培
越冬茬叶菜田间要深挖沟,做好排水,以防积水照成叶菜淹死或病害加重发生。
移栽定植应选择中后期温度较高晴好天气进行,避免前期的倒春寒造成苗的冻害。大田准备要充分,做到早耕、早翻、早施基肥,早盖地膜;设施条件好的,如双层或单层薄膜加草帘的可早种、反之则适当晚种。
肥水管理:
越冬茬叶菜大多处于生长后期,需适时做好追肥工作,此时用肥应以平衡或高磷钾肥为主,结合微量元素和叶面肥施用,忌施纯氮或高氮肥,施肥适当补水。春播叶菜应提前施用复合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。补水应注意小水慢灌,适时补水,田间最好不要有明显积水,切忌大水漫灌。
露天栽培的越冬蔬菜要及时施返青水和返青肥。要做划锄处理,疏松土壤,促生根返青。
病虫害防治:
春季叶菜种植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,主要的虫害有小菜蛾等鳞翅目的害虫,如图;应在卵孵高峰和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(酰胺类)、甲氧虫酰肼、阿维菌素(甲维盐)等药剂混配并轮换使用。
黄曲跳甲等鞘翅目害虫,如图;应使用呋虫胺、哒螨灵、啶虫脒、联苯菊酯等药剂在发生初期轮换喷雾防治。
蚜虫等半翅目害虫,应使用啶虫脒、噻虫嗪、呋虫胺、吡虫啉、吡蚜酮等药剂在发生初期轮换喷雾防治。
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,如图;应使用绿健萃(50%噻唑锌·吡唑醚菌酯悬浮剂)、绿得力(250g/l吡唑醚菌酯乳油)、烯酰吗啉、百菌清、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间隔7-10天,连续叶喷2-3次。
炭疽病,如图;应使用绿健萃(50%噻唑锌·吡唑醚菌酯悬浮剂)、绿得力(250g/l吡唑醚菌酯乳油)、嘧菌酯、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间隔7-10天,连续叶喷2-3次。
灰霉病,如图;应使用腐霉利、异菌脲、啶酰菌胺、嘧霉胺等药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间隔7-10天,连续叶喷2-3次。另外还有白斑病、白锈病、菌核病等真菌性病害。叶菜种植中可以使用绿健萃(50%吡唑醚菌酯·噻唑锌悬浮剂)绿得力(250g/l吡唑醚菌酯乳油),对大多数真菌性病害做综合防治,高效广谱,增产提质。
主要的细菌性病害:
有软腐病、黑腐病等病害,以叶菜软腐病(俗称烂底板、烂菜、烂心等)危害最重,严重时可导致50%的损失甚至绝收。全生育期都可发病,以莲座期、结球期等生长中后期发病为多。
初期症状
中期症状
后期症状
主要的防治方法有:
1.选用抗(耐)病品种:十字花科最为感病,菊科的油麦菜、生菜等、伞形科的芹菜等耐病性相对要好。
2.合理轮作:和禾本科等如玉米、豆类等作物轮作。
3.做好田间管理:高畦栽培;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;及时浇水,做到不旱不涝,切忌大水漫灌;雨季及时排水防涝;发现病株立即清除,病穴撒石灰消毒等。
4.做好虫害的防治,减少因虫害造成的伤口。
5.使用碧生防治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。
碧生防治叶菜软腐病的优势:
1.防效优异:对叶菜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
2.安全好用:叶菜全生育期使用安全;可混性好,可与大多数农药混用。
3.增产增收:减少烂叶,显著增加产量,补锌保健,提高叶菜品质,提高商品菜。
云南 意大利生菜
碧生处理防效优异,无烂菜,叶色厚绿,常规处理烂菜较多
云南 油麦菜
碧生处理防效优异,无烂菜,增产提质